從一道彩虹,想起大約半個月前看到的另一個天空畫面。
那一天,我搭捷運往淡水方向訪友,
在月台上等車時,看到榮總後方的山巔出現一道又似濃眉、又似海浪的白雲,
那奇特的景象,是我至今生平首見。
2010年12月26日 星期日
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
一道彩虹
12月24日星期四,一早陽光燦爛。
氣象報告說,今天起鋒面到,會變天。心裡想著,氣象局又報不準了,卻發現西邊的天空出現一道好長、好長的彩虹。
原來,開始下毛毛雨了。
接下來,風雲詭譎,晴間帶雨,更繼以雨淅瀝瀝,天氣完全變了個樣,氣溫直直滑落,好一個變天的最佳典範!
氣象報告說,今天起鋒面到,會變天。心裡想著,氣象局又報不準了,卻發現西邊的天空出現一道好長、好長的彩虹。
原來,開始下毛毛雨了。
接下來,風雲詭譎,晴間帶雨,更繼以雨淅瀝瀝,天氣完全變了個樣,氣溫直直滑落,好一個變天的最佳典範!
2010年9月6日 星期一
從台北走路到宜蘭─桶后越嶺步道行
從台北到宜蘭,除了公路和鐵路,還有不少前人留下的古道。
連接烏來和小礁溪的桶后越嶺步道,早年是運材專用道路,步道全程不到7公里。
出發前一天,適逢颱風形成,天空藍得刺眼,雲彩形狀詭異莫名。
我們在新店搭乘公車抵達烏來公車總站(兩段收費,可刷悠遊卡),轉搭計程車(以趟計費,一車行情價700~800元)往孝義方向,途經烏玉派出所辦理乙種入山登記,再通過一處車輛管制站(載客計程車不受限,私家車輛需事先上林務局網站申請始能通行),車行大約40分鐘彎彎曲曲的山路,終於抵達吊橋邊的步道入口。
連接烏來和小礁溪的桶后越嶺步道,早年是運材專用道路,步道全程不到7公里。
出發前一天,適逢颱風形成,天空藍得刺眼,雲彩形狀詭異莫名。
我們在新店搭乘公車抵達烏來公車總站(兩段收費,可刷悠遊卡),轉搭計程車(以趟計費,一車行情價700~800元)往孝義方向,途經烏玉派出所辦理乙種入山登記,再通過一處車輛管制站(載客計程車不受限,私家車輛需事先上林務局網站申請始能通行),車行大約40分鐘彎彎曲曲的山路,終於抵達吊橋邊的步道入口。
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
阿祥和他的披薩店
2010年6月6日 星期日
一個餐廳夢的破碎
陳師父是一名大陸來的廣東廚師,今年六十多歲。他離開故鄉不知多少年,來台灣之前在香港餐飲界打滾大半輩子。
去年底開始,他應聘到某大財團所屬的休閒農場擔任早餐主廚,並在當地人家養鴨場旁的一棟小木屋租屋而居。
由於廚師要求乾淨的習性和天生喜愛下廚的個性使然,每天下班後,他手不停歇地把木屋週遭環境整理得井然有序,接著施展一身絕活,端出一道又一道的料理給房東和他的家人朋友品嘗。
鄉下人家,何曾吃過這等專業級的美味?一時之間,大家奔相走告,沒多久,全村居民都知道,庒仔內來了一位手藝媲美食神的大廚,他的料理當真是生平僅見的頂級美食!小小的養鴨場成為許多村民聚會聊天的好去處,大家吃吃喝喝閒話家常,何等愜意!
農曆年後不久,陳師父說他要辭職了,原因是農場的工時太長、待遇太差。大家哪裡捨得這位大師就此離去,難不成以後再吃不到他的人間美味了嗎?!
去年底開始,他應聘到某大財團所屬的休閒農場擔任早餐主廚,並在當地人家養鴨場旁的一棟小木屋租屋而居。
由於廚師要求乾淨的習性和天生喜愛下廚的個性使然,每天下班後,他手不停歇地把木屋週遭環境整理得井然有序,接著施展一身絕活,端出一道又一道的料理給房東和他的家人朋友品嘗。
鄉下人家,何曾吃過這等專業級的美味?一時之間,大家奔相走告,沒多久,全村居民都知道,庒仔內來了一位手藝媲美食神的大廚,他的料理當真是生平僅見的頂級美食!小小的養鴨場成為許多村民聚會聊天的好去處,大家吃吃喝喝閒話家常,何等愜意!
農曆年後不久,陳師父說他要辭職了,原因是農場的工時太長、待遇太差。大家哪裡捨得這位大師就此離去,難不成以後再吃不到他的人間美味了嗎?!
南方澳漁港的簡單美味
車行台九線往返台北和花東,總會經過南方澳漁港。繞進港區,漁港路73號的阿通伯魚丸店是一個品嘗美味的好地方。
一碗30元的飛虎魚丸湯,加上曼波魚皮+魚卵+鯊魚肚+深海花枝組成的煙燻小菜拼盤(中的150元),簡簡單單就讓我食量不大的胃袋獲得充份的滿足。
餐後到中油加油站旁來杯20元DIY現磨咖啡,簡陋的環境也不能抹殺那一股宜人的咖啡香。
一碗30元的飛虎魚丸湯,加上曼波魚皮+魚卵+鯊魚肚+深海花枝組成的煙燻小菜拼盤(中的150元),簡簡單單就讓我食量不大的胃袋獲得充份的滿足。
餐後到中油加油站旁來杯20元DIY現磨咖啡,簡陋的環境也不能抹殺那一股宜人的咖啡香。
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
再見了,洞洞館!
今天在報上看到一則<淨身送行 告別台大洞洞館>的新聞,勾起我無限的回憶。
洞洞館位於台大新生南路側門旁邊,大一那年,自己總是坐上O南公車,在新生南路和羅斯福路口下車,由側門進入校園,到教室上課或到社辦找人哈啦。大二開始,雖然上課地點改到法學院,但為了社團活動,我仍然一次次重覆這相同的路線行進著。
數不清有多少次,社團在洞洞館旁辦活動;還有第一次談戀愛時,和初戀男友在館前草地上的第一次依偎…。那遙遠的青春歲月,是多麼令人懷念!這許多年來,台大一直在改變,校園裡的建築早就跟我念書時大不相同,一個月之後,洞洞館再被拆除,我記憶裡的母校,就永遠不復存在了。
洞洞館位於台大新生南路側門旁邊,大一那年,自己總是坐上O南公車,在新生南路和羅斯福路口下車,由側門進入校園,到教室上課或到社辦找人哈啦。大二開始,雖然上課地點改到法學院,但為了社團活動,我仍然一次次重覆這相同的路線行進著。
數不清有多少次,社團在洞洞館旁辦活動;還有第一次談戀愛時,和初戀男友在館前草地上的第一次依偎…。那遙遠的青春歲月,是多麼令人懷念!這許多年來,台大一直在改變,校園裡的建築早就跟我念書時大不相同,一個月之後,洞洞館再被拆除,我記憶裡的母校,就永遠不復存在了。
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
訂閱:
文章 (Atom)